close

有時 #讚美並不是讚美,反而是一種傷害。

 

#ADHD 小朋友常常有低動機的問題。 他們需要很多的陪伴、鼓勵。
雖然,大人們都知道多鼓勵、多陪伴,但小朋友對於鼓勵,常常就是反應平平,或更加退縮。 為何會如此呢?


因為,有時 #讚美並不是讚美,反而是一種傷害。
 


小朋友聽到大人讚美他的成就「你看,你很聰明,你本來就可以做到。 」,確實是有些高興,但這個快樂並不能持久,小朋友會想, 因為我做到了,所以我很聰明,那如果我不能做到,我不就不聰明了呢?,在這樣的想法下,當大人接著說「下次也要繼續保持這樣時」常常選擇不願意繼續下去,藉由逃避、選擇跟能力比較低的人在一起,自我感覺良好,維持聰明的感覺。

大腦對錯誤是很敏感的,人們察覺錯誤事件時,腦波在 200-600ms 會出現一個Pe 事件誘導電位。這個波來自於大腦前扣帶皮質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, ACC) 以及相關系統。大腦前扣帶皮質管轄功能選擇性注意力及情緒調節有關。也就是說人們對錯誤事件的反應源自於注意力選擇跟情緒調節影響。若注意力選擇不佳或情緒調節不佳,對事情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。ADHD小朋友受限於注意力、情緒調節的困難,常導致後續負向表現出現。

正向心理學教授 #Carol_Dweck 提出 思維模式理論(theory of #mindset). 他把人的思維分為兩類,固定型,以及成長型。

固定型的思維的人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的,可以改變的範圍很小。固定型思維重視結果,有較差的自我效能、容易放棄,採用不良行為。 反映出大腦面對挫折的反應,選擇逃避以及負向回饋。
而成長型思維來說,則不同,認為認為透過努力,可以改變自己的能力。成長型的人重視從裡面學到了什麼。當失敗發生時,成長型思維會幫助個體面對挫折。

先前腦波的研究發現,在成長型思維的人,遇到錯誤時,Pe 電位會變得比較強烈,並且活化其他區域,也就是說,當成長型思維的人,面對錯誤,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錯誤,將錯誤視為經驗,修正自己的方向。

有趣的是,雖然神經網路連結是天生決定的,但教學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模式。#Dweck 提出思維模式立論後,有人做了教育實驗,老師把學生分兩組,一組在上課前,教導學生大腦可塑性(neuroplasty)性,並點出學生的努時,另外一組告訴學生每個人腦力是先天決定,測驗只是腦力展現,結果前者學習表現大幅進步。

由此看來,老師不僅是傳道、授業、也是大腦認知雕塑家,正確的讚美,可改變小朋友對自己能力的看法,提昇表現。

「你本來就很棒」、「你很聰明」這類讚美「本質」的說法,對小朋友來說,忽略了他的努力,降低了努力的動機。
相反的, 欣賞小朋友的努力(今天真辛苦了、我有看到你非常努力)、點出成功的策略(今天你學會用這招解決問題)、指出成就(你在30分鐘內都很認真做習題,忍著放棄、沒有分心),才是真正有用的讚美。

費心注意到小朋友的改變、發現這個改變、指出這個改變、用溫暖的語調活化大腦,解除負向回饋機制。當小朋友開始覺得自己有能力時,學習到有能力改變時,就會開始面對挫折,正向行為就會隨著增加了。

 

延伸閱讀:如何不說 "不"?

 


參考資料:
Tirri, Kirsi, and Teija Kujala. "Students’ Mindsets for Learning and Their Neural Underpinnings." Psychology 7.09 (2016): 1231.
https://pdfs.semanticscholar.org/ace8/23bbdd6a278afab65e9b7d0fa8185aedb395.pdf

Carol Dweck 相信你能進步的力量 TED talk.
https://www.ted.com/talks/carol_dweck_the_power_of_believing_that_you_can_improve?language=zh-tw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讚美 動機 ADHD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神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