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家長最常講的就是他一錯再錯、一犯再犯、知過犯過、永不改過。

 

青少年的違逆不聽話對家長跟老師來說,都是一大挑戰。 家長最常講的就是
他一錯再錯、一犯再犯、知過犯過、永不改過。

不會去思考選擇做錯事的結果,不斷的選擇用不好的方法去解決事情,常常是家長、老師最傷腦筋的事情。

成長,是不斷的選擇跟修正。精神醫學發現大腦有一個獎勵迴路負責評値外在刺激錯出選擇。一個正確選擇包含兩個重要條件:

  • 對事情/行為有適度的期待,預估作出反應的好處/後果。
  • 能覺察對期待與實際的落差。 差距可能是正或負,這個落差能回饋給個體,重新修正前者的期待。

功能性磁振造影(fMRI )可以畫出出大腦的運作。跟一般人相比,違逆青少年,在進行預估行為價值時:腹內前額葉、腦島區域的活動比一般青少年低。
作出判斷後,在比較預期跟實際差異時,尾核的預測錯誤反應,跟一般人相比,對獎勵反應比較小,對處罰反應比較大。

這個發現,可能解釋了為何違逆青少年對事情不太在乎,以及為何處罰對他們有很強的負面作用。違逆青少年的腦部對獎懲的運作學習有這根本上的差異。 在事情跟預期不同時,違逆青少年的腦部常無法正確反應。使得惡化的情形增加。

會有這樣的差異,是先天還是後天可能還值得討論。但過去的研究發現違逆少年的成長環境,常有較多的懲罰。兒童或許先天對事情的投入較少(例如ADHD,難專心在一件事情上),不易作出適度的預期,使得犯錯機率增加,在加上後天的懲罰讓尾核對處罰特別敏感,造成青少年違逆行為,可能還需要更多追蹤。

儘管如此,青少年開始,學校開始有了校規,違逆青少年的行為輔導,多數還是會加入獎懲制度的規範。了解大腦功能的差異,在設計輔導計畫時,考量腦中獎勵迴路不同的運作特徵,減少錯誤估計機會,訓練對事情價值的判斷,修正事情的估計,青少年就比較有機會選擇不一樣的選擇,一旦有更多好的選擇出現,選壞的機會就會減少了。

 

延伸閱讀:青少年的不成熟,大腦的不成熟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神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