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經常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(在青少年和成人可包括想無關的內容),要補什麼?。
你需要 #分心挽回,#補救動機。

一個教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 的特教老師這麼跟我說,
他其實資質不差,事情如果是5分鐘內可以完成的,他可以做的比別人更快。可是如果事情是需要1天才能達成的,那麼要是沒有催,永遠都不會達成。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準則第8點,經常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(在青少年和成人可包括想無關的內容), 就是指這件事情。

想像一下,當ADHD 的小朋友在寫功課的時候,他的大腦可能會這樣想的, 一開始,對,我要寫功課,趕快寫完,就可以玩手機。 5分鐘之後,怎麼功課還有那麼多,好難,動機開始快速下降。接著開始手酸、坐著不舒服,自動鉛筆不好用,我是不是先去動一動,順便把筆心補一下,晚點再寫。於是分心到補筆心的部分。等到補完筆心。再回到功課,原本的困難再度出現,此時,已經沒有寫完的動機,同時,過去負面的經驗開始浮起,過去的經驗,我一定會寫錯,會被罰寫,寫完只是面臨懲罰。我幹嘛要這樣,算了,還是先玩手機,功課就放著吧。

這是就是典型ADHD 小朋友寫功課的大腦運作歷程。
ADHD 對獎勵的時間耗損,非常敏感。當獎勵無法立即獲得時,獎勵的價值便會隨時間快速下降。

對ADHD 的小朋友來說,當小朋友面對無法立即完成的事情時,常常無法產生足夠支持他繼續做下去的正面情緒,另一方面,又很難抑制逃離作業立即的誘惑,再這雙重因素下,就會出現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,無法無持注意力的狀況。

動機是一種能力用來讓個體產出能維持把事情做好的情緒。

ADHD 小朋友長期缺乏成功的經驗。以至於大腦充滿有悲觀主義的思維。
如何挽回分心,首先要從補充足夠的動機開始。
先分析作業:小朋友的注意力不足以完成這個作業,除了改善注意力外,也可調整作業難度與長度。讓小朋友可以在注意力的限制內完成作業。

接著分析過去例行行為習慣,小朋友每次回家,習慣就跑到客廳把平板拿起來玩。此時不仿把平板收起來,或者快速通過客廳,減少分心的機會。

最後,分心的背後常常是無法忍受當下不舒服的情緒。這並不是小朋友有燥鬱症,只是ADHD 注意力不足,過去失敗的經驗讓小朋友感到不安,不願意繼續下去。 大人可以用精神科正念心理治療的方法,協助小朋友覺察了解自己的限制,接受不舒服的情緒,協助小朋友解決困難,只要小朋友動機沒有消失,維持在做事情的軌道上,每日練習,小朋友就可以挽回分心,重建自信。

arrow
arrow

    風神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