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#ADHD) 小朋友,因為注意力、衝動控制的問題,在讀書及人際相處上,容易面臨困難,衍生出學習及情緒上的障礙。

「他上課沒有在聽,可是抽問他都會」,「明明都知道不可以,但就是會去做」。

這就是ADHD小朋友因注意力不足、衝動,在學習以及人際相處上的常看到的問題表現。
ADHD 的問題並不在於不會,而是不會如何學。

 

這是ADHD 小朋友的弱點,也是需要幫助的地方。ADHD 需要一些行為引導、行為改變術,改變行為的 ABC,把注意力及行為調到正確的地方去。

A:前因(Antecednet) 在行為還沒出現前就調整,改變外在因素。
B :行為 (Behavior) 透過教導,針對行為進行改變。
C :後果 (Consequence) ,用獎懲的方式,引導個案改變行為。

這類學習「如何學」的技巧,在教育現場上,常常是特殊教育的老師比較有機會接觸相關研習,有辦法提供相關服務。

一般班級中,常常不只一位小朋友有注意力的問題,要做到特教老師的程度,有實際上的困難。如何預防ADHD小朋友出現學習、情緒問題,可參考現行評估學障、情障介入反應性(RTI)的評估模式,分為三個層次,由一般性預防到特殊性預防,根據行為改變術的ABC原則,給予必要的引導:

第一層 一般性介入,對一般小朋友也有幫助的策略。
A: 建立班級常規,提供結構。
B: 教導必要的技巧。(誤例:看到督學,要把參考書收起來), 整理/工作記憶技巧: 寫作業技巧,抄聯絡簿等。
C: 團體獎勵:設計有趣的課程,提供充分的讚美。

第二層 針對一般性介入無效的個案,小班制加強
A: 調整作業, 分段: 課後小組留下來, 提供每週進度給家長,提供課業輔導時間等。
B: 設立小團體, 志工、安親媽媽協助。 家庭訪視,指派家長協助事項等。
C: 強化家庭學校連結, 留下來讀書。

第三層: 團體無效,通常是比較嚴重,問題太多的個案。
A: 運用個別教育計畫IEP精神,建構學習環境。
B: 針對特定、重要問題處理, 討論成功標準。例如: 不是作業都要交,而是有繳交作業。安排專人盯、 個別化,客製化的視覺提示。
C: 增強物檢核表,尋找特定的獎勵。

對於繁忙的教師來說,任何一個調整,都是負擔。
要求老師學習大腦科學,可能又是另一沈重的負擔。 但知道ADHD 小朋友大腦運作的差異,運用行為改變術,在融合、RTI 的架構下,分出層次,設計有利不同發展程度的小朋友都能學習的環境及教法,小朋友就能符合生理學習下融入大多數的課程當中,就不會有障礙,家長 、老師教學的壓力就可減輕了。

延伸閱讀: 傅秀媚 注意力缺陷與過動症兒童的介入。http://www.ntcu.edu.tw/spc/aspc/6_ebook/pdf/9101/4.pdf

arrow
arrow

    風神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